试论本世纪末全球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的难度

000

近年来,碳排放引起各界关注,2015年12月12日,195个国家和欧盟在巴黎就应对气候变化达成《巴黎协议》。《巴黎协议》的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的幅度控制在2℃之内,并为控制在1.5℃之内而努力,要求全球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峰值,争取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所属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5次工作报告(AR5)的浓度路径情景(RCPS),用于进行新的气候模式模拟。IPCC在AR5报告中预估2010~2050年间累积排放量约1800Gt二氧化碳,2050~2100年间累积排放约1200Gt二氧化碳。

UNFCCC第21次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会议决议也认识到本世纪末温升控制在2℃以内的难度,发达国家提出的方案将碳排放峰值年提前至2020年,无法协调发展水平相差极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目标,最后时刻各方妥协才达成目前这份缺乏约束力的协议。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际上普遍预测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论是2050年还是2100年都将占世界总量的25%左右。如果2100年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印尼等发展中国家难以达到“净零排放”,世界也难达到“净零排放”。以中国为例进行分析是具有代表性的。

中国提出的自主贡献是以满足2℃温升要求为标准的。在巴黎气候变化峰会上,中国提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

中国2050年非化石能源的替代份额已相当可观,已占到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32.2%(基本情景)和43.0%(积极情景)。

化石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浓度升高的主要贡献者,如果人为的温室气体贡献量大于土地吸收(Landsink)和海洋吸收(Ocean sink)的贡献,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将不可避免地要增加。

事实上目前CCS均处于示范阶段,除有个别小规模商业工厂外,未见新建装置运行,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起不到更本性作用。

中国2050年尚处于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经济还要发展,能源总量减不下来,增量要靠低碳能源补充,期望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和核能能够挑起大梁。

以中国为代表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峰值年处于2030~2040年,达峰后依然会有一个几十年的准平台期,不可能迅速下降。

既然煤炭和其他化石能源依然在远期的工业和运输行业中占有一定份额,就必然要排放二氧化碳,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就还会增加。

在技术方面,把温升控制在1.5℃之内,意味着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净零排放。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依靠“负排放”技术、大规模部署碳捕获和封存(CCS)技术,从而做到净零排放,而这些技术目前尚未成熟。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